帆船交流

帆船之都
政策法规
赛事活动
帆船产业
多媒体
  青岛帆船网> 帆船网中文版> 首页板块> 帆船交流
助力蓝色经济 促进产业升级
青岛帆船网 2012-05-24 09:53:29 

    在全市上下抢抓蓝色机遇、加快科学发展之际,承载着我市蓝色理想、代表着我市海洋特色的第十届中国国际航海博览会暨中国(青岛)国际船艇展览会,本月25日在青岛奥帆中心即将拉开大幕,为海内外船艇业界搭建交流与合作的桥梁。日前,就本届航博会的相关筹备工作情况,记者采访了航博会承办单位——青岛市贸促会会长、航博会组委会秘书长冯文青。

    记者:本届航海博览会的主题是什么?展会如何布局?

    冯文青:航博会从2002年举办首届始,在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主协办单位以及市直有关单位的支持下,已经成功举办了9届。在建设半岛蓝色经济区以及“转方式、调结构”的大环境下,本届航博会紧紧围绕“助力蓝色经济、促进产业升级”的主题,采用水域与陆域展场并举的展出方式,主要展示游艇、帆船和水上运动用品与配套产品。

    记者:展会对推动青岛相关产业的发展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冯文青:通过展会平台,架起中国船艇业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桥梁,引入世界先进的游艇文化与理念,推动蓝色经济高端产业集聚区的建设,推进蓝色经济滨海特色旅游业的发展,是我们举办航博会的宗旨。

    应该说,航博会举办九届以来,为行业企业提供了与世界发达国家在产业方面的深度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为提升船舶制造业的产业升级以及水上休闲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树立了我市“帆船之都”的良好城市形象,助推了我市海洋特色经济的发展。

    记者:本届展会是第十届,有何新特点?

    冯文青:十年磨一剑。本届展会在面积规模和展品水准等方面都实现了新突破、新跨越。已确认有22个国家与地区的151家企业、100余个知名品牌的游艇与帆船参展,各类水上运动船只和器材总数量将超过300个,总展出面积2.6万平米。其中,国外厂商和国际知名船艇品牌参展面积超过40%。本届展会呈现以下特点:

    (一)助力蓝色经济区建设,搭建船艇产业发展平台

    本届将围绕蓝色主题,突出高端,从船艇产业、海洋理念、高端旅游、创意设计、国际交流、知识普及等全面发力,在船艇、水上运动器械展示的基础上,还将举办“T25三体帆船赛”、“第三届中国帆船游艇设计大赛”、“国际船艇技术合作与产品订购签约仪式”、“青岛国际游艇文化交流会”、“国际知名游艇品牌专场推介会”、“中国船艇融资洽谈会”、“航海摄影大赛”、海上试乘、海上体验、帆船运动知识讲座、帆船运动知识竞赛、帆船运动技巧讲解等一系列专题活动,努力为国内业界前瞻国际先进技术提供“望高台”、为中外船艇企业对接提供“交流平台”、为涉蓝领域企业交融交汇提供“合作舞台“。

    (二)汇集国际知名游艇品牌,创展会规模新高

    展会荟萃了上百家中外企业的游艇与帆船知名品牌,其中不乏高端品牌,如来自海外的法国贝内托、亚诺、美国水星、乐仕、拜琳娜、日本本田、雅马哈、铃木、加拿大喜运来、英国圣斯克、公主、澳大利亚恒泰、新西兰威托、荷兰巴富仕、西班牙罗德曼、意大利阿兹姆、狄美达等品牌;国内知名船艇企业则有飞驰游艇、毅宏游艇、杰腾游艇、民皓游艇等,以及游艇配件企业盼得电气、好利来、志成、岩名、携远实业、裕德科技等等。展会面积超过历届。

    (三)构建展会新布局,实现水陆完美结合

    展会将奥帆中心5号门作为主入口,以“八角广场”为中心沿海域码头向南以及东西方向自然延展,陆域展区成“T”型,水域展区被环绕抱其中,展会布局较往年更加自然流畅,利于展商设置展位、进行展示。为此不少展商投入重金对各自展位进行了个性化装修,陆域部分的特装面积将超过60%,整个展场将更加缤纷多彩、引人入胜。据测算,展会陆域面积将达1.8万平米,水域面积8千平米,游艇、帆船展示区、体验区、帆船比赛区等水上泊位与陆地展览相呼应,将实现动与静、水与陆的完美结合。

    (四)贴近大众需求、引导水上休闲生活方式

    展会还将致力于培育人们的亲水意识、引导休闲消费,展出一些非专业的帆船与休闲船艇,让喜欢帆船帆板和水上运动与生活的人买得起、用得起。同时,展会还将继续举办普通大众可以报名参与的“T25三体帆船比赛”以及登船体验,帆船运动知识讲座等活动,为人们提供认识和了解航海知识和航海产品的机会,让帆船与休闲船艇进入普通家庭。

    记者:对以后举办航博会有没有新的设想?

    冯文青:新阶段新征程,科学发展的蓝图已绘就,走向“深蓝”的号角已吹响。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航博会,机遇与挑战并存,责任与压力同在。我们将发扬“自我加压、积极作为”的贸促精神,以打造我国最优、世界知名的船艇和水上运动展会为己任,开拓创新,不辱使命,不断提升策划创意水平,优化展会设置格局,加强各项服务举措,努力为我国船艇产业升级、蓝色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本报记者

 

青岛市帆船网 http://www.qdsailing.org
版权所有:青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青岛市体育总会 青岛市帆船帆板(艇)运动协会
技术支持:青岛新闻网 备案/许可证编号: 鲁ICP备09100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