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船交流

帆船之都
政策法规
赛事活动
帆船产业
多媒体
  青岛帆船网> 帆船网中文版> 首页板块> 帆船交流
海洋经济发展与沿海城市转型
青岛帆船网 2012-06-18 09:12:12 青岛日报

    中国经济50人论坛(青岛)研讨会精彩观点摘登

    通过海洋拓展发展空间 樊纲

    资源本身永远是稀缺的。人类的发展就是在不断突破资源稀缺性的过程当中实现的。这个过程就是不断拓展资源更好利用的一个过程。

    在技术进步方面,要进一步提高效率,改进制度,以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社会组织的变化,包括城市化也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的一种方式。因为城市化提供规模效应,能够集约地提高资源土地的利用效率,提高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城市化这种社会组织方式,所提供的是一种用比较集中的管理方法来使我们利用资源的效率得以提高,取得规模效益。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个人一直赞同 “大城市”,而不太赞同“小城镇”。

    疆土是有限的,但是海洋在一定意义上是无限的。海洋不仅提供了当今最便宜的运输通道,同时提供了开拓资源的广阔疆土。深海技术的突飞猛进对资源开发利用意义重大。我们需要一套新的制度、新的政策、新的发展战略,在新的发展阶段上开发、开拓海洋经济。

    无论全球化的趋势是否会放缓,它仍然是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就开拓资源而言,我们要利用好海洋的运输通道去全世界交换资源。用技术的进步、制造业的优势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来换取资源,来满足我们对资源发展的需求。同时,通过向海洋的延伸来寻求资源的拓展。

    海洋一方面是交通运输的通道,通向世界的通道,同时,海洋自身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蓝色经济、海洋经济不仅仅可以更好地利用好海洋资源,还可以更好地利用海运,沿海地区的优越条件,进一步通过全球化来发展我们自己,来拓展我们获得资源的市场和获得资源的领域。所以蓝色经济不仅仅是一个局部的问题,它是一个中国的全局性问题,具有战略的意义。在一定意义上,它决定着我们下一阶段的发展。

    青岛转型要置身“全球语境” 王一鸣

    沿海城市的经济增速放缓,应该是一个趋势性的而不是周期性的现象。在速度放缓的情况下,如何实现更高的附加值,更高的效率,这是转型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青岛是个非常有活力的城市,经济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当前,提升青岛的战略定位,我觉得可以对中日韩自贸区合作战略平台、长三角与京津冀之间枢纽性城市,蓝色经济区核心区域龙头城市这三个定位进一步研究。青岛发展的落脚点是要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城市,是要在全球经济活动中有资源的集散、配置和控制能力,要成为全球经济网络中一个重要结点。

    要实现这个目标,青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不是调整产业间的比例关系,而是提升产业的价值链,就是要由原有的加工、制造逐步向设计、研发、标准,向营销网络、供应链管理去提升,这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核心的环节。其次,要进一步提升科技的创新能力。第三,要研究战略性平台,这是青岛转型升级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第四,按照统筹城乡的角度推进城市化,尤其要突出环湾地区这个战略重点。要在全域发展这个战略框架下,提升国际竞争力、打造国际化城市平台,特别是通过西海岸的开发,提升环湾地区在国际分工中的位次。第五,强化青岛的枢纽功能,在海港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空港,增强枢纽功能。第六,打造中日韩自贸区的战略平台。将原有的单一产业转移方式跟产业转型升级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吸引服务外包来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营造最有竞争力的软环境。最后,要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建立高生态标准的开发模式,并以此推动经济的转型。

    我觉得转型是决定青岛这个现代化国际城市的一个最最关键的因素,转型的核心是创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关系到青岛在未来竞争格局中的位次和前景。

    搭上“第三次工业革命”快车 韩文秀

    当前,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呼声和浪潮日渐高涨。我们必须努力搭上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快车。第三次工业革命将包含两大特征:一是绿色化发展,二是数字化制造。这对全球产业分工、转移、布局都将产生深远影响,对我国传统比较优势和战略机遇期的内涵也将带来深刻影响。可以说,第三次工业革命将是一场带领我们进入可持续发展时代和新竞争时代的革命。

    未来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可以用“五化”来描述:一是高端化,二是绿色化,三是智能化,四是轻型化,五是国际化。

    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众多政策措施中,创新和人才是两大关键要素。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要坚持开放式创新、协同创新,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在人才上,需要形成层次不同但都不可或缺的两支大军:一是富于创造性的高端人才、创新人才队伍,二是具有高技能的产业工人、新型农民大军。

    多年来,青岛经济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涌现出一批在国内外知名、全球布局、跨国经营的大企业大集团,可以说是发展实体经济和先进制造的典范。在新的国内外环境下,我们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于沿海地区特别是沿海城市而言,转型升级是唯一出路。沿海城市应当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转型升级不留后路、不抱幻想。一是在节能减排方面,下决心让本地企业在能效和排放标准上率先与国际接轨,成为全国节能减排的领跑者和标兵。二是在海水淡化方面,下决心大幅增加海水淡化能力和实际规模,逐步做到凡是可用淡化海水的行业都积极争取使用淡化海水。三是在新能源利用上,下决心使本地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率先实现国家规定的目标。四是在海洋等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上,下决心做到单位海域面积的产出比别人高,本区域的海水比别人蓝。这样做,短期内必然要付出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代价,但如果能够痛下决心推动转型,那么城市的产业层次和竞争力或许能够达到“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经济再平衡”提上日程 许善达

    当前,全球经济总体来看,是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失衡,是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在创造财富和分配财富上的失衡。虚拟经济创造的财富少,分配的财富多,而实体经济创造的财富多,分配的财富少。金融危机的爆发,说明这样一种格局不能持续下去了。

    要想实现再平衡,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都需要做调整。虚拟经济调整,就是要降低杠杆率。实体经济也要调整。中国要调整,美国也要调整。我认为,现在所谓全球的再平衡,就是每一个经济体都在调整自身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发展方式。

    对于中国而言,首先我们要调整的是实体经济发展方式。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要用资源的价格和资源税来体现资源的稀缺性。要加大环保的力度,不能再听任污染,这是实体经济需要调整的。同时我们还要大力发展我国的虚拟经济,因为我国的虚拟经济还非常弱小。虽然虚拟经济杠杆率下降,但在分配财富上仍然要比实体经济占有更大的优势,因此需要做出调整。首先要调整实体经济的发展方式,转变传统发展方式,增加科技含量,减少环境污染,要让资源价格能够充分体现资源的稀缺性,要建立社保制度等等。这样的转变,依赖的是科技的进步。

    要把服务业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产业政策,解决其发展中的困难和制度性障碍。青岛在考虑战略发展、沿海城市转型的时候,应对服务业的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注。在结构上,除了目前已经给予足够关注的运输业和空港、海港等生产性服务业之外,对其它类型的服务业也应给予更多关注,特别是营业税改增值税这样的一个制度性的调整。这项改革在今后三到五年之内,会是中国税制改革里面最重要的一项,它会影响到我们相当多的企业。

    依托人力资源提升创新能力 蔡昉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可能永远保持直线的增长,到了一定的发展阶段,必然会产生报酬递减。但在很多应该报酬递减的发展阶段上,经济体仍然可以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我们可以创造一个新的条件,继续保持过去高速增长,实现报酬递增。

    从全国来看,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是必然趋势。在劳动力成本提高以后,过去依靠增加劳动力的投入的发展方式就难以为继了。企业和政府都会做出一个很自然的反应,那就是用机器替代劳动,用资本替代劳动。企业会购买更多的机器,政府则会采用产业规划、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战略或者大规模刺激的方案,并更加倾向于规模更大、资本密集度更高的项目。这样一来,资本投入增加了,而劳动相对节约下来了。

    大规模的投资、过多使用产权政策必然会导致产能的过剩,因为生产要素的价格被扭曲,使得人们的生产行为、GDP增长行为偏离了比较优势,也偏离了要素价格给出的信号,结果是不可避免产生产能过剩。

    要在经济总体减速的情况下实现更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应该从人力资本、创新、政策环境、产业结构调整和基础设施等方面下手,让优于其它地区的人力资本条件,带来更高的创新能力,并转化成生产率。

    强大的制造业是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载体,但前提是强大的制造业要处在一个比较高的价值链上,还要有品牌效应和市场的可持续性。青岛未来的发展可学习借鉴德国模式,避免低水平竞争,选择在更高的产业链条上发展制造业。同时,加大科研投入,加快创意产业发展,加大教育投入,更好地为制造业服务。

    深化体制改革发展蓝色经济 宋晓梧

    发展蓝色经济、海洋经济为青岛以及其他沿海城市的转型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特别是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认为可以利用国债资金等,加大对海洋经济的投入,形成新的投资方向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综合国力得到极大增强,为发展海洋经济积累了足够实力。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战略重点之一,通过增加财政投入,推动海洋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总体上看,我非常赞成青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个规划非常全面。在发展海洋经济时,我们还应高度关注如何发挥市场机制和发挥企业作用,应高度关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在政府规划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的机制和企业的创新能力。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诸多问题中,我们要将外延的、主要靠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成内生的、靠企业创新经营的增长方式。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也有相应的进一步转变。因为企业才是创新的主体,政府要做的是尽可能创造条件,鼓励企业创新。

    青岛在重点领域的改革工作,思路很好。在改革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取消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部门双重管理制度方面,可以借鉴广东在社会组织管理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的经验。

    无论是经济转型还是发展蓝色经济,从我国经济下一步发展的情况来看,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摆正政府与企业各自的位置是一个关键。

    金融要服务于实体经济 吴晓灵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产生的重要原因,是衍生品过度发展与监管的缺失。我国金融的稳定得益于金融改革的推进和金融业相对保守的发展战略。但相对保守的发展战略也带来了一些弊端,比如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并不完善。融资难和投资难并存的现象,其实就是目前金融发展稍显保守的反映。当前,要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潜力,需要提升金融业的服务水平,加快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改革,扩大金融改革开放的力度。

    第一,给企业以更多的融资自主权。最近,证监会在发行制度、退市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我认为当前改革的重点应当是加快四板市场的建设,给中小企业股权融资开拓合法渠道。“四板”其实就是相对于上海、深圳的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以高科技园区连接的股份代转让系统而言的,是指非公众上市的企业股权转让的场所。希望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能够用私募债券来发行并购的债券,支持企业的收购、兼并,服务于结构调整。

    第二,发展金融衍生产品,为企业提供管理风险的工具。我国的汇率改革和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的风险,这就需要用金融衍生产品管理风险。目前,可以用远期利率协议、外汇合约等最简单的衍生产品来帮助企业管理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下一步,可以发展利率期货和货币期货,尽快推出国债期货,促进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完善。

    第三,更新理念,为民间融资创造有利条件。青岛金融业可抢抓中日韩自贸区建设等发展机遇,在帮助企业“走出去”和人民币结算等方面提供更好的服务。鼓励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沉下心来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当好社区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服务。此外,可以发展非公众金融机构,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要发展产业引导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手段培育企业的成长。

    最后,应该探索场外市场。发展统一监管下的区域非上市股份公司、股权场外交易市场,为中小企业解决股权融资问题。

 

青岛市帆船网 http://www.qdsailing.org
版权所有:青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青岛市体育总会 青岛市帆船帆板(艇)运动协会
技术支持:青岛新闻网 备案/许可证编号: 鲁ICP备09100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