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帆船之都
政策法规
赛事活动
帆船产业
多媒体
  帆船网中文版> 首页板块
帆船之都全速前进 挺进“万亿俱乐部”
青岛帆船网 2017-03-16 10:22:31 

    日前,青岛市宣布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达到10011.29亿元,成为全国第12个GDP总量跨越万亿元的城市,昂首挺进“万亿俱乐部”。从2010年的5666亿元到2016年的10011.29亿元,6年时间,经济总量几乎翻番。

    青岛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领头雁,一手抓规模与转型,一手抓创新与技改,推动实体经济加快向新兴、蓝色、高端和智能方向发展。

    2012年2月召开的青岛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将青岛市发展的目标确定为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要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经济总量再上一个新台阶。五年来,青岛瞄准加快建设组团式、生态化的海湾型大都市,开始了触及城市灵魂的格局重塑,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8.9%,过万亿是青岛发展万花丛中的“一朵”,盛开绽放是发展的必然。

    “裂变+统筹” 定位“大青岛”

    2016年,青岛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100亿元,增长10.3%,稳居山东省首位。尤其令人振奋的是,2016年财政收入过百亿元的县市区,山东省共有6个,5个在青岛市,依次为黄岛区、崂山区、即墨市、市北区和市南区,它们是在青岛全域统筹战略推动下崛起的“五小龙”。破译“五小龙”的腾飞密码会发现,五区市财政收入竞相过百亿元的背后,是城市布局的高屋建瓴,是城市功能的精准定位。

    城乡如何协调发展?南北差距如何弥合?

    青岛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的“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从城市空间布局的高度,豁然打开了视野,同时也解开了一个个困扰青岛已久的发展难题。

    全域统筹,城市裂变。“大青岛”的框架气势恢宏地搭就——统筹全域发展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社会事业、公共服务和管理体制,加快“大青岛”北部区域崛起,缩小城乡差距、南北差距;统筹陆海资源要素配置、优势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整治,实现陆海优势互补、融合发展……一时间,人流、物流、财流应时而变、随势而动,全面突破以往狭隘的地域限制,在更大的空间寻求资源最优配置,在更广的维度创造着更大的价值。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以建设“大青岛”为使命的《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2016年获得国家批复。这一规划的获批,进一步为全市各区域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发展勾画出更加明晰的路线图:东岸做优做美,西岸做大做强,北岸做高做新。

    蓝图绘就,号角吹响:东岸市南总部经济中心区、市北中央商务区、李沧交通商务区、崂山金家岭财富金融聚集区发展欣欣向荣,环境愈发优美,宜居指数不断提升;西岸全面推进改革创新和转型发展,国家政策试点全面实施,产业升级步伐加快,成为带动全市发展的增长极;北岸城区按照科技型、生态型、人文型新城区全新定位,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逐渐完备,引来众多高新技术企业落户,未来可期。

    在“一轴、三城、三带、多组团”的市域城镇空间布局结构的引领下,青岛着力推进环胶州湾的东岸城区、北岸城区、西岸城区三城联动。通过一系列配套设施建设,三城正依托各自特点,形成功能互补、相互依托、各具特色的中心城区,共同打造出宜居幸福的新家园。

    “通过启动实施新一轮的《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青岛首次把眼光放到全域。视角的转换,视野的放大,不仅改变了看待城市的空间尺度,更是强烈地冲击着城市的思维格局。”一位青岛城市观察者这样评价“全域统筹”的价值。

    在“三城”的辐射带动下,外围组团也加速前进。即墨汽车产业基地、胶州临空经济区、平度南村家电产业园、莱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发展向好、潜能无限。再向外延伸,50个特色小镇,以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生产生活融合为发力点,争妍斗艳、竞相绽放……青岛县市区财政收入“五小龙”,就在这样的土壤上横空出世。

    “调整+优化” 推动再跨越

    在青岛全新的空间布局中,蓝色硅谷、红岛经济区、西海岸新区的设计可谓点睛之笔。然而在几年前,却极少有人知道,“一谷两区”将给青岛带来怎样的改变。

    在青岛1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上,城市空间布局有过几次重大调整,每次调整都带来城市的跨越式发展。上世纪90年代,市政府东迁,青岛跳出狭仄的老城,建设了全新的“东部”。新世纪的第一个10年,港口和经济重心西移、北部区域开发建设,城市在西跨、北拓中,框架进一步拉大。近年来,“一谷两区”推动了青岛再次实现蓝色跨越——2016年蓝色经济贡献了青岛市1/4的地区生产总值。

    作为海洋科技新城的青岛蓝谷,集中布局海洋科研、教育、成果转化、学术交流等重大平台项目,成为我国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走向深海、链接全球海洋科研资源的创新平台。世界七大海洋科研机构之一,全国唯一的海洋类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一年多前正式落户蓝色硅谷。

    作为第九个国家级新区的西海岸经济新区以项目为先导,有力支撑了青岛地区生产总值跨过万亿元门槛。在西海岸新区,中德两国政府共同打造中德生态园,探索最前沿的生态化经济模式。

    作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的红岛经济区奋力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在红岛经济区,国内海洋工程装备龙头企业——中船重工被“高大上”的平台所吸引,带动旗下的710所、714所、716所、719所、725所、602院等研发机构纷纷进驻……

    “一谷两区”点、线展开,盘活全局。大部分区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青岛市,5个区市财政收入超过百亿元。在“蓝色经济”大行其道之时,正是这先人一步的布局谋篇,为青岛这座因港而生,因海而兴的城市发展赢得了巨大先机,抢得了绝对先手。在“一谷两区”的带动下,一个更符合“蓝色经济”发展的空间平台横空出世,引领高端“蓝色资源”在岛城加速汇聚,迅速成长。

    注重品牌建设 提升城市战略地位

    2009年,青岛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帆船运动发展的意见》,青岛市委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和历次市政府年度工作报告,均明确提出进一步打造“帆船之都”、提升“帆船之都”城市品牌影响力的要求,从城市发展的全局思考和审视青岛帆船事业的发展方向,强化帆船运动在城市发展战略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之后,青岛市先后出台了《青岛市“十三五”蓝色经济区建设规划》、《青岛市“海洋+”发展规划》、《青岛市建设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行动计划》等一系列规划措施,全市在经济运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海洋经济呈现增长快、活力足的良好发展态势,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据测算,2016年,海洋金融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0亿元,五年来年均增速达到16.2%,为帆船制造业的发展增添了动力。2016年,国内首家海洋经济专营机构——浦发银行蓝色经济金融服务中心落户青岛,总投资470亿元的西海岸蓝色金融中心、青岛国际财富港等涉海金融项目也相继落户,为青岛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金融支持。

    2016年2月,青岛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提出“在2025年前要将青岛打造成为国际休闲体育和海上运动知名城市”,还特别强调“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要超过1000亿元”。国际休闲体育和海上运动知名城市战略的实施,给青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也带来了深远影响。

    青岛,具备人才、资金等资源的汇聚优势,GDP过万亿元将为青岛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为周边城市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样本,从而更好发挥中心城市的带领作用。

    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中国海滨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世界帆船之都等一系列响亮的称号充分肯定了青岛市的发展成就。在这个过程中,青岛的城市战略地位也实现了大幅跃升。

 

青岛市帆船网 http://www.qdsailing.org
版权所有:青岛市重大国际帆船赛事(节庆)活动组委会、青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青岛奥帆城市发展促进会、青岛市帆船帆板(艇)运动协会、青岛市帆船运动管理中心
技术支持:青岛新闻网 备案/许可证编号: 鲁ICP备09100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