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人民政府日前正式印发《关于加快健身休闲产业发展实施意见》(青政办发〔2017〕26号,以下简称《意见》),从九大部分33个方面,详细叙述了发展青岛市健身休闲产业的方式和途径。
《意见》指出,要利用和发挥青岛的海、山、城等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普及日常健身活动,发展帆船、足球、民族民间健身休闲运动,大力推动海洋、户外、冰雪、湖泊河流、航空等运动发展。《意见》提到,培育2至3个以健身休闲服务为核心的国家级和省级体育产业基地,创办国家级体育产业园,形成集体育用品制造、体育器材研发、体育装备展示、健身休闲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体育产业园区。发挥区域资源优势,打造多个体育特色小镇。支持国家体育总局青岛航海运动学校升格为国家航海运动学院。
在《意见》中提到“在2025年前要将我市打造成为国际休闲体育和海上运动知名城市”,那这个国际休闲体育和海上运动知名城市的蓝图布局是什么样的?
帆船是我市特色体育项目,目前,青岛已成为全球引入国际帆船赛事最多的城市之一,国际帆船联合会授予青岛市“世界帆船运动发展突出贡献奖”。2015年我们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圆满完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青岛”号帆船航行暨北冰洋创纪录航行,并成功举办世界体育休闲大会,受到国内外休闲体育爱好者一致好评。
青岛享有“帆船之都”、“足球名城”、“田径和游泳之乡”的美誉,还有得天都厚的优美自然环境。下一步,我们将依托青岛的山、海、城等自然和人文资源,着力培育和打造“一核聚集、两带展开、五区支撑、多维辐射”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一是加快发展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普及性广、关注度高、市场空间大的集体项目,面向校园开展体育普及活动。规划建设1-2处大型足球公园或训练基地,满足职业队训练、业余队联赛、青少年训练和市民休闲运动的需求;二是大力发展帆船、游艇等海洋体育竞技、休闲和观赏类项目,打造西起胶州湾西海岸、北至即墨滨海的海洋休闲体育产业带;三是传承主办世界休闲体育大会经验,充分利用大沽河综合整治成果,在沿河两岸发展自行车、轮滑、徒步、垂钓、露营等户外运动项目,打造南起大沽河入海口、北至莱西的运动休闲体育产业带;四是依托崂山、大小珠山、大泽山等山体资源,在不破坏生态环境前提下,修建市民健身公园、登山健身步道等设施,积极发展登山、攀岩、野营、滑雪等项目,满足市民健身休闲需求。瞄准幸福宜居城市,逐步将我市打造成为国际休闲体育和海上运动知名城市。
《意见》最后明确,到2025年,青岛市健身休闲产业总规模达到600亿元,形成健身休闲消费需求更加旺盛、设施建设功能更加完善、体育产品生产供给更加丰富的发展格局,为青岛市建设国际休闲体育和海上运动知名城市夯实产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