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船交流

帆船之都
政策法规
赛事活动
帆船产业
多媒体
  帆船网中文版>首页板块>帆船交流>
以帆结缘 萨马兰奇获中国改革友谊奖章
青岛帆船网 2018-12-19 13:45:00 

青岛新闻网12月19日讯 12月18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大会,隆重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光辉历程,深刻总结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表彰为改革开放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员。会上,王沪宁宣读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表彰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的决定》。决定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于敏等100名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同时,为感谢国际社会对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支持和帮助,向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等10名国际友人颁授中国改革友谊奖章。

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Juan Antonio Samaranch,1920.7.17-2010.4.21)侯爵,西班牙人,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他曾担任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长达21年,任内成功推动奥运会商业化,让国际奥委会脱离财政危机。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他亲手颁发中国在历史上获得的第一枚奥运金牌。他长期关心和支持中国的体育事业,为中国1979年重返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以及中国成功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作出重大帮助。

北京赢得了2008年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的承办权之后,作为伙伴城市,青岛承办了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帆船比赛。承办奥运会帆船比赛,对加速青岛的发展是一个难得的重大历史机。全力做好迎办奥运的各项工作,对青岛国民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对于城市地位的快速提升,对于加快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城市的目标,必将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老朋友萨马兰奇对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的各项筹备工作提出了中肯的建议,萨马兰奇表示:“我非常愿意与青岛的朋友们一起合作,无论何时青岛需要我的帮助,我都会非常愿意提供。我知道青岛市及周边地区民众很支持青岛的奥运筹备工作,但现在距2008年还有很长的时间,他们要始终如一的支持该项工作,要让他们对准备工作的进展情况了如指掌,要不断地告诉市民这项运动是怎样一种情况,百姓必须认识到他们也是奥运会的一份子,应与市民保持密切的联系。”此外,他还就奥帆赛场馆的赛后利用、志愿者工作、争取在奥帆赛上夺取奖牌及加强同国际奥委会的联系等问题发表了意见。

萨马兰奇与中国结缘



1978年春天

萨马兰奇作为国际奥委会第一副主席首次访问中国,此后30年,萨马兰奇29次访问中国,在推动第29届奥运会落户北京的同时,也见证了中国日新月异的进步。

1979年10月25日

经过国际奥委会第六任主席基拉宁、萨马兰奇等人的轮番游说和多方努力,国奥会执委会在名古屋通过决议,恢复中国合法席位。

1982年3月

萨马兰奇第二次访华,也是他就任国际奥委会主席后对中国的首次访问,萨马兰奇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动员中国参加两年后的洛杉矶奥运会。

1984年10月

应邀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庆典的萨马兰奇,第一次向邓小平提起中国申办奥运会的可能性。

1990年9月

在萨马兰奇的动员下,有60多名国奥会委员应邀出席北京亚运会开幕式,这么多委员出席一个洲际运动会是前所未有的事。

1997年10月

萨马兰奇应邀到上海出席中国第八届全国运动会,在萨马兰奇看来,2001年主席任期结束时,如果能宣布2008年奥运会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举行,将是他21年国奥会主席生涯最为圆满的句号。

2001年7月13日22时10分

萨马兰奇缓缓打开装有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的信封,“获得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主办权的城市是——北京”。这句简短的英语,这段一个人的画面,令萨马兰奇永载中国史册,也成为记录中国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重要符号。

2003年12月20日

已经83岁高龄的萨马兰奇访问青岛,他此行在青岛一共待了12个小时,当晚就匆匆离开返回北京。在青岛期间,他听取了奥帆委关于青岛奥帆赛筹备工作的汇报,并前往五四广场远眺了未来的奥帆赛场,这是萨马兰奇先生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访问青岛。

2008年8月8日

萨马兰奇出席北京奥运会,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夫人刘永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欢迎宴会。

2010年4月21日

萨马兰奇在巴塞罗那与世长辞,享年89岁。他是顾拜旦之后,最成功的国际奥委会主席,他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中兴之主,他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

 

青岛市帆船网 http://www.qdsailing.org
版权所有:青岛市重大国际帆船赛事(节庆)活动组委会、青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青岛奥帆城市发展促进会、青岛市帆船帆板(艇)运动协会、青岛市帆船运动管理中心
技术支持:青岛新闻网 备案/许可证编号: 鲁ICP备09100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