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第一次真正听闻并了解帆船这项运动,大概是在2008年的奥运会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异彩纷呈的中华传统文化令人难以忘怀。与此同时,青岛举办的奥帆赛也为北京奥运填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帆船之都”成为了大家记忆中难以磨灭的称号。
自此,“帆船”二字途经之地,就像一条新晋的“丝绸之路”,把帆船的桅杆看做时尚文化,船体看做人文交流,稳向板看做商业活动,借着扬帆的风,传播到世界各地。

撇开青岛,帆船也在很多中国沿海城市发展开来。
例如深圳Burberry开业,一大批印着品牌logo的帆船抵达深圳湾,真真正正的卷起了一阵时尚帆船的浪潮。既给观众带来了视觉冲击,也让大家知道,帆船其实并不局限于大众眼中的“刻板印象”,帆船可以是项时尚体育运动,同样也可以是一个很好的文化传播媒介。

任何文化传播都基于生活。
越来越多的生活、新闻、包括时尚镜头给到了帆船、帆船比赛、帆船文化。随之而来的,是各地商业贸易和商业活动的拔地而起。
来自佛山的科技感爆棚的帆船酒吧,巨大的帆船建筑,挑高15米,360度零遮挡的视觉盛宴。来自全国各地的帆船夏令营,包括专门为青少年设计的OP级帆船,对于青少年的文化传播教育,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途径,并且能切实的带动相关经济发展。
再来看来自三亚的帆船活动,各种价位的帆船随意挑选,大家可以自驾升帆掌舵,体验一把帆船运动的激情刺激,同时还提供钓鱼、香蕉船、摩托艇等活动。

青岛的水域和气候十分适合做帆船运动。随着帆船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和深化,如今帆船也逐渐成为全民追捧的体育运动之一。
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也给游客们提供了多种出行选择,建议大家可以选择日落时分,沿着海岸线,跟随着开船师傅的指导来回掌舵,拍照的空余还可以欣赏到青岛的沿海景观和五四广场著名的灯光秀。

切身体验帆船这项运动的时候,不难发现,团队合作和团队精神的教育才是真正要传承下去的东西,帆船是一个足够好,也足够特别的媒介。
我们生来就带着自己特有的东西,可以是较强的判断能力或心理承受能力,可以是领导力或谋略,也可以是勇敢、果断或冷静。帆船就是一个可以把大家团结起来,并发挥出团体作用的一个媒介。大家在这项运动里,学会彼此协助,学会合作交流,学会积极面对任何未知的危险。
各大沿海城市也在这项运动的基础上创建了俱乐部,开展关于帆船的多种类业务。

你看,就在我们每天柴米油盐,粗茶淡饭的时候,帆船一直在大家的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在进行着文化传承,还在商道贸易中有着一席之地。它远涉重洋,乘风破浪,安全到达后,还给商圈、时尚和人文带来了举足轻重的利益和文化力量。
借鉴仇远的那句“风使帆船疾,云和竹苇连。”风一定会把帆船文化越吹越远,直到文化和贸易的顶端,让帆船文化一直延续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