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开始接触帆船是因为觉得很酷,后来爱好变成事业,想不断地参加更专业的赛事,不停地突破自己。”早在2006年,这份梦想便已经在年少的青岛帆船运动员郑毅心里扎根。他渴望与风浪“博弈”,更是从未停止与自己“较劲”。

他用15年诠释了什么叫“向海而生”
15年前,年仅10岁的郑毅偶然间看到参加克利伯环球帆船赛的“青岛号”驶出码头。那一刻,人潮欢动,此情此景让少年的他心生好奇:我也想学帆船!
机会永远垂青有梦想、有准备的人。2007年,青岛市开展“帆船运动进校园”活动,郑毅抓住了机会。同年,他参加了在青岛举办的青少年帆船比赛,并取得了第九名的成绩,但这远不能达到好强的他的要求。2008年,郑毅又主动参加了帆船夏令营,重新学习帆船技能。直到2010年,进入到青岛队,郑毅成为了一名专业运动员。
看起来顺利的学习与练习生涯,在实际航海中,却遭遇了更多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海上温度低时,防寒服下得穿软壳夹克、加绒衣、连体裤、贴身防风背心、羊毛内衣等,即便如此,戴着海豹皮手套的手还是被冻透了。郑毅担心手套内会湿,又加了一个刷碗的胶皮手套。舱内也不好受,因舱外温度极低,人呼吸和排出的热量让船舱像水帘洞一样,不断地往下滴水,郑毅把经历记录在社交平台上,“睡觉的时候滴在脸上惊醒,这种感觉别提多难受了”。类似这样的经历还有很多:马桶水上溢出、制水机故障,甚至语言不通……这些也曾一度让郑毅心生质疑。但质疑不是退缩,通过学习英语、提高技能,如今的郑毅在航海中更加自如。
今年夏天,郑毅作为帆船教练有了初次教学的体验。他告诉记者:“看到现在这些孩子们学习帆船,就想到了当时的我,非常希望他们都能好好珍惜这个机会。”
风浪为伴的日子似乎更能激起这位95后水手的激情。关于未来的打算,郑毅有着更加长远的雄心壮志:“我甚至都已经在构想20年后我要参加什么样的赛事。”


帆船运动进校园更多学子扬起航海梦
作为帆船进校园活动的参与者和受益者,郑毅对该项活动赞不绝口。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2007年的校园选拔,才给现在的郑毅铺了一条不断“进击”的路。
今年青岛市“帆船运动进校园”青少年帆船普及活动已进入第四个五年。青岛在体教融合上走在前列,建立起帆船特色学校114所,编写完成全国首套帆船教材《青岛市帆船运动进校园活动系列教材》和首部青少年帆船普及动画片,将帆船知识教学纳入学校正规教学计划,累计培养青少年帆船运动骨干近3.5万名。
帆船与青岛这座滨海城,有着无法分割的“机缘”。一面面白色的船帆,似乎就是镶嵌在黄海之滨,由天时地利人和滋养的一颗颗珍珠,又反馈着这里的人们。青岛市被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授予“中国青少年帆船运动推广普及示范城市”。原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原世界帆联主席约伦·彼得森、原国际OP级别协会主席彼特·巴克利及帆船界的各国嘉宾对青岛开展的帆船运动进校园活动给予高度赞赏,认为青岛的这些做法值得在整个亚洲推广,以此来推动帆船运动在亚洲的兴盛和流行。

新闻背景:第十三届青岛国际帆船周·青岛国际海洋节举行
10月10日至16日,第十三届青岛国际帆船周·青岛国际海洋节于青岛奥帆中心举行,期间将举办“十二赛一营”、六大板块、30余项赛事、普及、交流、文体、商贸活动,让时尚体育点亮多彩帆都。
据悉,今年竞赛核心板块在赛事数量、赛事规模和赛事品质上都实现了新突破。首届中国帆船城市超级联赛(青岛站)等顶级品牌赛事IP重磅亮相,吸引10支帆船发展先进城市代表队120名选手参赛;2021“山东港口杯”仙境海岸半岛城市帆船拉力赛依托山东半岛帆船城市联盟合作框架,发挥半岛沿海城市时尚体育资源集聚和港产城融合优势,搭建山东半岛海上体育合作平台,扩大山东半岛时尚体育影响力。
风从海上来,帆竞中国梦。越来越多的“海洋梦”正从这里启航。作为青岛加快建设全球知名体育城市和国家体育中心城市的关键载体,本届青岛国际帆船周·青岛国际海洋节将以更高标准、更高品质办好赛事活动,亮相十月的青岛,助力青岛更加充满活力、富有实力、独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