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志国:第五赛段记实之起程(2011.12.19-20)
装着一肚子满满的热乎饺子,背着三大包满满的行李,心里盛着家人、朋友、同事满满的关心、祝福和问候,一个人踏上了环球帆船赛程。
在流亭机场接受完帆管中心负责人及电视台记者的现场采访,与他们和前来送行的妻子一一拥抱作别。与妻子拥抱的一瞬间别离的酸楚像潮水一样漫遍全身每一个细胞。平生第一次两个多月别离家乡和亲人,一个人的飞行旅途有些形单影只。11点登机,一个小时到达首尔机场,等待晚上7点多的航班显得有些漫长。近八点钟,大韩航空的飞机划破夜空,甩下一地华灯,星罗棋布,灿若银河。4000英里左右的航程经过九个多小时的飞行终于在20日清晨6:05如期到达澳大利亚布里斯班。
来澳大利亚之前听人说安检比较严,所以在飞机上填入境登记单时特别小心,在敏感的药物食品几项一概填YES。不过实际情况却比想象的要好得多,尽管最后还是把一大包的东西全抖漏出来,但是安检官彬彬有礼,非常客气,之前担心的花生米,姜糖等都顺利过关。
心情也因着高兴起来。
出了安检,先在机场兑换了2000元人民币的266澳元,随后到信息台咨询并购买了一张到Southport Yacht Club的长途车电子客票,花费46澳元,相当于人民币300多元,一个多小时的车程相比国内贵了许多倍。最后到手机服务台前办了一张SIM卡,卡免费,最低充值10澳元,往国内打每分钟30澳分,相当于人民币两块多,不过要是一次连续多打,1澳元可以通话一个多小时。
办完出了机场,7:45长途车准时到来,一路飞奔穿过满眼的绿色,有种和GOSPORT相近的味道。9时15分左右,终于来到了Southport Yacht Club, 克利伯临时的办公地点就在旁边一个小平板房里,简陋得让人不敢相信是这样如此浩大的环球赛的办公地点。
中国人讲究礼仪,来了客人必是夹道相迎,盛宴款待。外国人显然对此毫无兴致,让我这个异乡人有种被冷落的感觉。
正在不知所措之时,一个叫MARK的人主动和我打招呼,原来他也是青岛号船员,是我来澳见到的第一位青岛号船员。他指点我把行李暂存在办公室。随后我一个人沿着海边公路闲逛,来到一个购物广场,找到post office给家人和译童各邮寄了一张明信片。这已经成了我出国落脚后要做的第一件重要的事情。
在广场内的麦当劳吃早餐,给家人打通了来澳后的第一个电话。
一个人沿着海边亍彳而行,黄金海岸翡翠玛瑙一般的海水,干净白细的沙滩,游泳、晒日光浴的肤色各异的人们,以及玩滑板冲浪和滑翔冲浪的人们,一霎那覆盖了眼帘。
一路悠闲地看着,随意地拍照。一步一景,亦诗亦画,赤裸裸地诱惑着相机的快门。耳边的嘈杂和心中的凌乱渐渐隐去,自己亦成为那些或骑单车或随心漫步人们眼里的风景。
突然听到海边树林里有人在吹着美妙的口哨,遍寻无果,竟发现声音来自一只蹲在树枝的黑色小鸟,具有和八哥一样的天赋。与其对吹良久,小鸟竟全然没有害怕的意思。
下午2时多回到southport yacht club,偶遇在英二期培训的RON,老友相见,分外亲切。老头一说话总是瞪大眼睛,一副带着惊讶的表情。在码头见到了青岛号以及船长Ian Conchie和组委会负责人Katie。
在俱乐部三三两两扎堆喝酒聊天的人群中,自己显得有些孤单。要了一杯干啤,兀自一人坐在吧台前啜饮。Mark和一位朋友走来,闲聊中不觉已是下午四时,回办公室取回行李,提到了青岛号上。久违却熟悉的帆布的味道,纵横交错的绳索,五彩的旗帜,相互招呼的船员,风浪在这一刻便穿心而过。
晚上为船员举办了一个小型的pirate party。不喜欢凑热闹的我带着laptop上网,给单位同事发回了几张刚拍的照片。在人声鼎沸中一个人回码头躺在青岛号上享受着夜晚带来的静谥,那些船员兴奋的尖叫和不太整齐的合唱陆续搭着夏风驶过耳旁,飘满整个码头。
期间见到了来自英国的六十岁的跑全程的老太Catherine,送给她一张青岛崂山北九水风景的明信片,这种明信片我一共买了二十张,准备送给每一个青岛号船员。之前已经给了IAN一张。老太拿过明信片,竟然激动得在我的腮上连吻了两下,走的时候又加送了一个。
第五赛段记实之新船员见面会(2011.12.21)
一夜的酣睡,早晨十点被说话声吵醒。青岛号船员陆续到来。先是见到了来自新加坡号的SHREL,能说简单的汉语,性格很开朗,聊天中得知其父母祖籍中国福建,也从她口中才了解到从GOLD COAST到INDONESIA并不是我之前想象的十多天航程,而是将近一个月,而从INDONESIA到SINGAPORE只有短短几小时的航程。中午便迫不及待地把这个消息电话告知了妻子。
令我意想不到的是那位跑第一至第三赛段的“中国美女”VIVIENNE LI突然出现在船舱,如同天外飞仙。原来此美女跑完前三段不过瘾,又一路飞到澳大利亚,这几天要在此四处游荡,然后去新西兰,再搭机在三月份到青岛与船员会合。不知道她是不是准备把这一年时间都花在不停地跟着克利伯飞来飞去,其对帆船的热爱着实让我难以想象。
随后见到了来自英国的跑全程的SAM HALL,同样来自英国跑全程的SAM LLOYD,在英四期培训时印象不错的LYNNE COULSEN也在丈夫的陪同下来了。三个人也同样得到了我的明信片。
中午在电脑上敲打出昨天一天的日志,下午便沿着停靠港MARINA MIRAGE旁边的小路走过SUNDALA BRIDGE,穿过两个小公园,来到了一个叫AUSTRALIA FAIR的购物商场。
在商场二楼保健品柜台买了一瓶VITAMIN,选了一盒苹果,一袋牛肉肠,两张大大的比萨饼,又提着原路返回SOUTHPORT YACHT CLUB。这一路来回目光所及,尽享蓝天、白云、绿茵,悠闲自得的居民,三三两两的游客,高高的棕榈树,各种道不出名字的热带树种林立路旁。每一次不舍的回眸,都碰撞着这些奇妙植物一笑百媚生的姿容。
回到克利伯办公室,填了三张登记单,分别是:澳大利亚出境单,印尼入境出境单,新加坡入境出境单,另交十澳元的印尼落地签费用。
回到青岛号与船长IAN和LYNNE于五点半一同到俱乐部参加船员见面会。路上见到了在英三期培训时的PETER,19岁,跑全程;还有在英二期培训时的英国绅士DAVID。
见面会上组委会公布了24日出发前的安排。
又见到了三期培训时的老朋友BILL,SIMON。SIMON也是这一赛段青岛号的船员,加上来自土耳其的曾在上海复旦大学任外教的HALE和来自英国跑第五至第七赛段的美女ANNA HARRIS。ANNA HARRIS只有29岁,身材娇小,是青岛号上最年轻的女性船员。一时间新老朋友筹斛交错,相谈甚欢。
穿上克利伯刚发的新T恤,我辞别还要去赴晚餐的众船员,一个人回到船舱,在电脑前做我每天的功课:写日志。
第五赛段记实之合练日(2011.12.22)
今天是组委会安排的REFRESHING DAY,就是出发前的一次适应性训练。本以为要把所有的项目都练一遍,实际上连升帆都没有做,只是做了一些像挂帆,打绳结,叠帆,穿绳索等基本练习,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练习如何使用HARNESS做MOB的训练。IAN把我们随机分成PORT WATCH 和STARBOARD WATCH,两队进行了三次比赛,结果我们以1:2输给了对方,不过赢的那次功劳当记在我的头上,因为正是我较熟练地打BOWLINE绳结为最终胜出赢得了时间。不知道很多人是因为久疏战阵,还是被GOLD COAST美丽的风光和家人的陪伴醉倒,新老船员在做这些基本的动作时都出现了很多错误,让这次合练更像是一次新船员培训课。从早上九时IAN带船员从船头到船尾,从船舱到甲板讲解基本设施用途,到中午11时出海,只在海上呆了三个小时,中间还享受了几分钟阵雨的淋浴。下午2时多就回到码头,有些草草了事形式主义的味道。
船员们早把食品用推车运到了码头,卫生纸,清洁用品,南瓜,洋葱,土豆,苹果,桔子,各种蔬菜、肉、水果罐头转眼间塞满了船舱和甲板。不需要特意安排,大家分头开始行动:有人对水果、蔬菜进行再清洗作保鲜处理,有人把罐头标签撕下再用黑色马克笔注上名称,有人在抽水泵吸排底舱下的积水,有人在清洗厨房厕所,IAN则招呼TERRY和我一起对主桅的侧支索进行检查,将TERRY用绳索吊上主桅,从最顶端依次往下检查,在侧支索比较锐利的地方缠上胶带,目的是为了避免升帆索在运动过程中过度磨损。最后IAN把一个很神圣的任务交给我,那就是升起红色的五星红旗。当熟悉的红色在黄金海岸蔚蓝的天空中迎风招展,心中的自豪便恣意漫延开来。
下午最有趣的事情当属曾在上海复旦大学教了五年英语的HALE,我怀疑她是否真正在中国教过,因为她的汉语水平实在看不出是在中国呆了五年的样子。不过,在聊天中还是觉出了她有点基础,学得很快,几句“我有长头发”“我有短头发”“你升中国国旗”很快记住,并能顺畅复述。最开心的事情是见到了青岛号的“船花”:英国出生中国人长相却一句汉语也不会说的VIVIENNE LI,她整个下午都在船上帮忙,实实在在成了一个志愿者。在下午告别时她应邀与我不厌其烦地合影三次。下午最温馨的事情当属很多船员的家属都特意赶来与亲人团聚,很多家庭都是倾巢出动。码头上随处可见妇女小孩老人船上船下拍照聊天拥抱的场景。对于几个月甚至一年都在海上漂泊的船员来说,这样的团聚胜过任何盛大节日,千金不换。下午在俱乐部时碰到全程船员DAVID,他特意把自己的妻子介绍给我认识,幸福溢于言表,羡慕他们的同时心里竟有些酸酸的忌妒。
相比中午短暂的合练,下午的事情更像是今天的重头戏。
下午,我接受了克利伯组委会在码头的随机采访。“你此时的心情如何”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句提问。在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海洋面前,用“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其喜洋洋者矣”来形容当不为过。
晚上给妻子打电话聊了聊今天的情况,才想起今天是农历冬至,家人已经吃了饺子。
在入睡前,拿出了随身带来的砚台和墨,用毛笔写下了“圣诞节快乐”“新年快乐”“春节快乐”三句话的中英文对照,把它们贴在参加第一赛段的青岛船员胡名伟写的“中文常用语汉英翻译”纸条旁边。
在黄金海岸这几天一直坚持每天洗一次热水澡,每天给家人打一次电话,每天进行拍照,还有每天写日记,前两种习惯在正式比赛开始后会戛然而止,后两种习惯不知道自己是否能“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地坚持下来。
|